0 人浏览 | 评论 2020年09月13日 来源:人民日报

【馆长之荐】—— 孔子博物馆馆长郭思克

亚洲文明,多姿多彩,和而不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文物更是记录文明重要的载体,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从公元前9000年叙利亚的黑石残件到公元19世纪的克什米尔披肩,从茹毛饮血、追禽逐兽,到精耕细作、水旱从人的历史文物见证……孔子博物馆于2020年4月24日开展的亚洲文明展,汇集了叙利亚、黎巴嫩、阿联酋、伊朗、柬埔寨共十个国家和地区承载着远古时光雕刻的150件(组)文物,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亚洲文明的演进脉络,观众可以来这里寻求古人智慧,探源亚洲文明之光。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也让此展成为国内难得一见的出入境展览。

【开展啦】—— 亚洲文明展

展览时间:2020.4.24-10.18

本次参展展品展现了亚洲各国文明的历史特征,多角度聚焦各文明之间对话与交流的轨迹。展览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明肇始 和谐共生”

回溯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大河流域孕育的文明起源与发展,诠释亚洲作为文明之源对全人类在农业、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大贡献。展出的文物历史悠久,如公元前 9200年的叙利亚女性石雕像,公元前5000年的阿联酋燧石箭头,公元前19世纪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圆筒形碑文等。

金属色近方形石刻

石雕动物残像


山羊纹带底座深钵

陶瓮棺

第二部分:“兼收并蓄 多元共生”

展出青铜时代黎巴嫩的雪花石膏瓶,公元2至4世纪阿富汗菩萨头像,罗马时期黎巴嫩的蓝色玻璃迷你双耳瓶、千花玻璃碗等精美文物,讲述古典文明不断延伸,庞大帝国不断兴起,统一而辽阔的疆域使亚洲大陆各地区逐渐连接起来。

菩萨头像

蓝色玻璃迷你双耳瓶

千花玻璃碗

第三部分:“交流对话 情感共生”

精选公元2至3世纪巴基斯坦犍陀罗遗址中部的灰片岩佛立像,公元3至4世纪巴基斯坦灰泥佛陀头像,公元7世纪(前吴哥时期)柬埔寨石雕佛头像,公元10 世纪中期(吴哥时期)柬埔寨石雕迦楼罗残片等文物从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和信仰层面来讲述亚洲文明的繁荣丰富。

石雕伐楼拿神像

第四部分:“开放融通 互利共生”

展示了公元200年叙利亚泰德穆尔纺织品,公元1200年叙利亚青花釉陶壶,公元16世纪阿联酋青花盘,公元18世纪伊朗波斯锦等文物,以集中展现陆海丝绸之路的贸易及文明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繁荣景象。

克什米尔披肩

【一展一话】—— 国宝级珍品 石雕蛇王纳迦护佛像

该佛像发现于柬埔寨磅湛省,诞生于公元7世纪(前吴哥时期),长60厘米、宽33厘米、高128厘米,柬埔寨国家博物馆藏。

龙是佛教护法“八部天龙”之一。根据印度神话传说:一次,佛在禅定,突然下雨,此时纳迦过来帮助佛祖免受雨淋水淹,故而有佛坐于龙上的形象。这尊雕塑像中,冥思中的佛陀头发边缘饰有珍珠,眉毛呈直线略有弧度。每个纳迦的喉咙下都雕刻有脉轮,在纳迦兜帽背面的中轴线处雕刻有三个脉轮。

(本文图片由孔子博物馆提供)

转载自人民日报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