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浏览 | 评论 2021年03月22日 来源:孔子博物馆

蜻蜓眼纹珠,是指造型类似眼睛或是以中心圆斑和单层及多层外围圆圈形成的类似“眼睛”图案进行装饰的一类珠饰总称。多层“眼圈”纹饰与蜻蜓的复眼结构特征有些相似,故称其为蜻蜓眼珠。
图片

孔子博物馆藏 鲁国故城遗址出土蜻蜓眼纹玻璃珠


蜻蜓眼珠春秋晚期由西亚传入我国,战国时期风靡一时。在曲阜鲁故城遗址两座大型墓葬M52(战国早期)和M58(战国中期)中,共发现有22颗蜻蜓眼玻璃珠,其中M52出土11颗,M58 出土11颗。这些玻璃珠多为球形或鼓形,颜色以深蓝色为主体,中部贯穿一孔,周身多饰白色蜻蜓眼纹和七星纹饰,有的眼纹以褐色几何纹作衬地。这些蜻蜓眼纹玻璃珠大小不一,如下图所示的四件玻璃珠中,最大的直径为2.7厘米,最小的直径为1.5厘米。


图片

孔子博物馆藏 鲁国故城遗址出土蜻蜓眼纹玻璃珠


蜻蜓眼玻璃珠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体现了战国时期国内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根据分析检测,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发现的蜻蜓眼玻璃珠为铅钡硅酸盐玻璃,而这种玻璃制品主要流行于战汉时期,且生产制作中心为楚地;且这种类型的玻璃珠与湖南、湖北地区同一时期发现的玻璃珠形制相似,这表明,鲁国故城遗址发现的蜻蜓眼玻璃珠可能产自楚地,表明了战国时期鲁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图片
图片

鲁国故城出土(左)与湖南湘乡(右)出土蜻蜓眼纹玻璃珠对比图


根据《曲阜鲁国故城》发掘报告可知,蜻蜓眼纹玻璃珠仅发现于M52和M58两座墓葬,其中M52为一椁两棺,依据周礼:“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表明墓主人身份之尊贵;而M58的葬具虽已腐朽而不得知其棺椁情况,但根据墓葬的长宽大小和随葬品数量之丰富,也同样表明这墓主人身份之尊贵;武器类陪葬品,如铜剑,的发现,表明墓葬主人更可能为男性;玻璃珠部分料珠散落在棺外,与其他陪葬品放在一起,而非发现于墓主人颈部,这表明,这些玻璃珠并非仅用作装饰品,而是一种奢侈品和身份象征,表明玻璃珠饰在当时为稀有品。

来源:孔子博物馆
撰稿:贾茵
美编:杨晓玉
审核:侯瑛琪
终审:林琳
图片

孔子博物馆 Confucius Museum

票价:常年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

场馆地址: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大道100号

客服电话:

0537-4459065

0537-4459088

网站地址:http://www.kzbwg.cn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