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浏览 | 评论 2021年06月06日 来源:孔子博物馆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芒种已悄然而至。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而音乐恰恰是此时安抚燥热情绪的一抹清凉。

先秦时周公建立礼乐制度,孔子把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作为教育内容,都说明音乐有教化人心的作用,于无形中涤荡人的心灵。孔子曾访乐于长弘,学琴于师襄,一生推崇礼乐文化,音乐造诣很深。


图片


图片

孔子博物馆藏 明 彩绘孔子圣迹图·在齐闻韶


孔子在三十五岁时,旅居齐国。在齐国与乐师谈论音乐,听到了传说中舜所作的乐曲韶乐,沉醉其中,以致三个月吃饭尝不出肉的味道来。韶乐又称《九韶》、《大韶》,为虞舜所作的音乐,不仅在艺术上触动了孔子,而且在政治文化方面更为孔子推崇。孔子赞叹道:“不图为乐至于斯!”


让我们于纸间欣赏孔子博物馆藏乐器吧!


图片

01

清 八卦纹铜鎏金编钟


图片
图片

孔子博物馆藏


八卦纹铜鎏金编钟一组共十六枚,形制、纹饰、大小相同,铜质鎏金。交体双龙钮,鼓形身,平舞,乳钉枚,平口,通体鎏金。篆饰八卦纹,鼓部饰圆形饼。每枚钲间分别铸铭“倍夷则”、“倍南吕”、“倍无射”、“倍应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背面铭文“康熙五十二年制”。十六枚编钟阳律、阴吕各八,以壁之厚薄、腔之大小区分音高。清脆明亮、悠扬动听,仿若大自然之声。

这套编钟是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颁赐孔庙中和韶乐乐器中的一组。中和韶乐,乐器八音俱全,符合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是清代最高规制的乐曲。编钟来源确切,规制极高、制作考究,保存完好,对研究祭孔礼乐以及清代礼乐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图片

02

清 红漆描金云龙纹排箫


图片

孔子博物馆藏


排箫又名凤箫,共十六管,短管居中,向两侧依次渐长排列。管上分别书写律名,以吹奏者的视角看,右侧为阳律,左侧为阴律。从右向左依次为倍夷则、倍无射、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大吕、倍应钟、倍南吕。外以木套之,如凤之翼,故称“凤箫”。通体髹朱漆,正面绘描金云龙纹,背面绘太极双鱼图。为孔庙祭孔乐器之一。


图片

03

明 金徽玉骨雷氏七弦琴


图片

孔子博物馆藏


金徽玉骨雷氏七弦琴,凤势式。琴面桐木斫,髹栗壳色漆,发蛇腹断纹,楠木岳山、冠角,十三颗金徽,琴尾玉石龙龈。琴底两木雁足,六棱形楠木琴轸,龙池凤沼皆为圆形,龙池内有墨书多字,唯“雷氏”两字清晰可见,其他无法辨认。


图片

04

陶埙


图片

孔子博物馆藏


陶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吹奏乐器,多为陶制。六孔,顶端为吹口。我国古代依据制造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种,称为八音。八音之中,埙独占土音。在整个古乐队中起到充填中音,和谐高低音的作用。


图片

05

互动环节


为了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乐器的魅力,“孔子的智慧厅还设有趣味的互动乐器体验,鼓瑟击磬,清脆悦耳的音乐从指尖缓缓流淌。


图片

“孔子的智慧”展厅 互动屏


磬由石灰石或大理石磨制,共32具,分上下二组悬挂于横梁之上,敲击演奏,音色清澈动听。互动屏展示的这套编磬是湖北随州出土战国曾侯乙编磬为原型,音域跨三个八度,十二律齐备,可以旋宫转调。


图片

“孔子的智慧展厅 动屏


瑟最初是50弦,李商隐曾作“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曾侯乙二十五弦彩漆瑟通长167.3厘米,宽38.5-42.2厘米,据弦孔可知原张施25弦,出土时弦已朽佚。互动屏中展示瑟是以曾侯乙二十五弦彩漆瑟作为原型,观众可以拨动“琴弦”,敲击“磬石”,聆听瑟与磬美妙古朴的音色。


炎炎夏日,欢迎来孔子博物馆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度过清凉一夏吧!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