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浏览 | 评论 2024年01月14日 来源:闲说古事无问今

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1829年—1890年,),苏格兰人,传教士。韦廉臣最初由伦敦会派遣来华,后担任苏格兰圣公会代理人。他创建了同文书会,并创办《万国公报》月刊(又称《时代评论》Riveiw of the Times),是近代中国传播西方学术和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机构和杂志。)韦廉臣是虔诚、勇毅的传教士,为了传道,他的足迹遍及中国各省,并著有《华北、满洲及东蒙旅行记》等。

1865、1870和1881年三次到山东内地传教的路途中,韦廉臣都经过曲阜,拜访了孔府,并且和衍圣公孔祥珂、孔令贻父子结下了友谊。
1865年6月份,韦廉臣从北京一路南下,在山东境内,过德州、临清、济南、泰安、东平之后,从汶上县进入济宁,再经兖州、邹县,在一天的黄昏,抵达了曲阜。

图片

(此图选自《支那文化史迹》)
当时的曲阜比邹县城要大许多,也更繁华。韦廉臣称曲阜为“中国的麦加城”。他很有兴致地参观一下这座神圣的小城。他发现,曲阜的南城门比较特别,除了有一般的城池都有的南门之外,还有一个专门为皇帝驾临时修建的南城门,正对着孔庙,从城门到孔庙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大道相通。另一个他们惊奇的事情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中,十个有八个是孔子的后裔,他们的长相、体型都和雕刻在一块石碑上的、被认为是几千年前的孔子画像十分相似。
第二天一早韦廉臣一行出发去参观孔庙。看门人用一把银色的钥匙打开孔庙大门。韦廉臣觉得这个看门人就像孟庙的看门人一样亲切。韦廉臣在自己的游记中详细记录了他在孔庙中的所见所闻:
从进到孔庙的那一刻,我的心就被好奇占满了。左手有一棵柏树,据说是孔子亲手种下的,它那粗糙的树干在诉说着久远的历史沧桑。离这里不远,就是他教导众弟子的地方——杏坛。杏坛的亭子内有许多石碑,其中有一首是他自己写的诗。前方矗立着一座闻名全中国的殿堂——大成殿,这是一栋宽阔的两层建筑。廊柱高22英尺,直径约2英尺,巨龙盘绕在石柱上,宛如从天而降。经过仔细观察,我才发现石柱、巨龙和其他的装饰都是一块大理石雕刻而成,浑然一体。大殿的琉璃瓦是金色的,就像北京皇宫里的建筑。屋檐下罩着金属的丝网,防止鸟儿在其中筑巢。
孔子的雕像端坐在被帘子遮掩的华丽神龛中。他手里拿着竹片,在他那个时代,这是用来写字的。这座雕像长约18英尺,宽约6英尺,栩栩如生,看起来身强力壮,脸色红润。他眼睛向上凝视,仿佛在思考什么。他看起来比孟子的雕像更严肃,但缺少孟子那种执着、耿直的神态。东边是他最喜爱的门徒的雕像,而孟子的像被放置在了西侧,我认为这对孟子很不公平。屋顶上挂满了纪念这位圣人的牌匾,每一个牌匾都在不吝美词,赞誉孔子。有的说他与天地平等(“与天地参”),有的说他超越神明(“圣神天纵”)。在他和弟子的塑像前,都有华美的香炉,一边还摆着几件有趣的文物,例如商代的青铜花瓶,周代的青铜象,以及一张同时期的深红色木头桌子。无论我们是否相信它们如所宣扬的那样古老,毫无疑问,它们的年代非常久远它们的外形就足以说明在古代这个国家的艺术形式和雕刻已经非常精美。
在西侧有两座建筑,前面那座用来纪念孔子的父亲,后面那座用来纪念他的母亲。东边的祖庙里有一块巨大的石碑,刻着孔子的家族谱系。还有一口井,据说是圣人喝水的地方,我叫人打了一桶水,尝了尝,甜丝丝的,味道很好。在纪念他妻子的庙里,有石刻的孔子圣迹图大部分都保存完好从这些石刻中,人们能清楚地了解古代的服饰、家具、马车和房屋的样式。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这些碑刻的拓片,这是最有趣的东西。
在金丝堂,韦廉臣听了“鲁壁藏书”的故事。但是他可能把“金丝”误听成了“精神”,所以在自己的书中,他把“金丝堂”翻译成“spirit tower”——精神之塔。不过,金丝堂本就是为纪念“鲁壁藏书”而建,鲁壁内所藏的儒学经典也是国人精神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精神之塔”的翻译也可能是一种意领神会吧。
卖掉所有的传教书,动身去泗水县之前,韦廉臣去了一趟孔林,还请了一个当地人当向导。在孔林中,韦廉臣对子贡手植楷和孔伋墓格外关注,因为读过子贡庐墓六年的故事,也读过孔子孔伋的故事:
孔子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意子孙不修,将忝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
夫子曰:‘尔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对曰:‘伋于进膳,闻夫子之教;其父忻薪,其子弗克负荷,是谓不孝。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夫子忻然笑曰:‘然乎?吾无忧矣!世不废业,其克昌乎!’
孔林里寂静、庄严、井然有序。当时谣言满天飞,说它已经被捻军摧毁。韦廉臣听向导说,捻军确实攻进了曲阜县城有人质问他们,是否想要摧毁孔庙捻军头领否认了这个想法,但宣称要杀死不公正的官吏。当得知曲阜县令是孔氏家族的一员时,他们就离开了这座城市。当时许多住在附近的乡民都聚集在墓地里,想借助墓地的神圣以及墓地周围的围墙来保护自己。那些嗜血的叛乱者就袭击了这些乡民,杀害了许多人。
出了孔林,韦廉臣他们遇到了一户人家的葬礼,葬礼办得很简陋。韦廉臣认为,这标明在孔子数量庞大的后裔中,大部分人过得并不富裕。
快到县城北门时,韦廉臣犹豫再三,没有去颜庙,而是去了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周公庙。韦廉臣认为,周公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即使是已经到了千疮百孔的清帝国,他的影响力依旧宏大而深远。而且,他还是孔子为后世标立的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榜样。韦廉臣怀揣着极大的兴致,要看看祭祀这样一个人的庙宇究竟是什么样子。远远望去,周公庙在古老的苍松翠柏的掩映下,神道的左右两边树立着一幢幢颂扬周公功德的碑刻。走进庙门,抬头就可以看到周公的塑像,高大、宽厚,让韦廉臣想起了新教的先驱binney。
周公庙东边不远处是少昊陵。韦廉臣对少昊陵金字塔式的建筑样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它的规模远远不能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比,但是,在中国竟然有金字塔式的建筑—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想要破解的秘密。韦廉臣没有费心思去解开这个秘密,他离开曲阜,前往泗水。
韦廉臣的第一次曲阜之旅虽行色匆匆,但收获颇多,因为他的传教活动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人们买下了很多传教的书籍。
1870年,韦廉臣第二次到了曲阜,可惜的是,他的游记对这次行程语焉不详,只说到他曾和当时的衍圣公孔祥珂有过谈话。
1881年夏天,韦廉臣和夫人从烟台出发,到山东内地传教。他们经过烟台、青州、潍坊、泰安,前往曲阜。韦廉臣夫人对自己的曲阜之行有些担心,她不能确定,在这个男尊女卑盛行的国度里,孔圣人的后代是否会容许一个外国女人去拜谒孔圣人的墓地和庙堂。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韦廉臣和他的夫人抵达了曲阜,他们刚刚在曲阜城南一处简陋的旅馆住下,还没来得及卸下行李,接到消息的孔府就已经派了两个管家找到他们。韦廉臣按照中国的习俗,写了自己的名帖交给管家回去复命。过了半个小时,两个管家又回到了小旅馆,带回来衍圣公孔令贻的一封信,还有四个仆人抬着的丰盛食物。在信中,孔令贻先是对韦廉臣再次来到曲阜表示诚挚的欢迎,说他依然非常清楚地记得初次与韦廉臣见面的情景,非常希望能与他再次见面。可是非常不巧的是,他的母亲,孔府的老夫人现在生命垂危,很可能不久之后就会驾鹤西归。现在孔府上下都沉浸在悲痛和忙乱之中,已经在着手准备老夫人的身后事了。所以,衍圣公本人不能亲自接待尊贵的客人。但是,他安排了人在孔庙的“讲书堂”等待客人的光临。知道韦廉臣的夫人一道随行,衍圣公还特意安排了几名女眷陪同。韦廉臣和夫人接受了孔府主人的盛意邀请,约定在第二天早晨前往“讲书堂”拜访。
离吃晚饭还有一段时间,韦廉臣和夫人决定到街上走走逛逛。他们遇到了一位个子高大、相貌英俊,大概30几岁年纪的男子。男子看上去彬彬有礼、谦和宽厚,一看就是生长在非常有教养的书香门第。他很乐意与韦廉臣交谈。谈及孔子学说,他说家族多少年来一直秉承着“诗书传家”的家风,但他这一辈已经大不如前,很少人热衷研究学问了。男子还热情地邀请两位外国人到自家做客,喊了两个儿子和妻子出来跟客人见面。韦廉臣夫人从随身的提包里拿了一些外国货送给他们。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妻子对其中的一轴白线格外喜欢,拿在手里端详了很久。她悄悄告诉慷慨大方的传教士夫人,可以用这线来给她的丈夫做黑丝绒鞋面的布鞋,能用上好几年了。
第二天一早,韦廉臣夫妻如约前往孔庙拜访。一进孔庙,就看到大门的西面、大殿的屋檐下面,站立着一群贵妇人和她们的随从。其中两人是衍圣公安排的孔府女眷,她们的任务是陪同传教士夫人参观孔庙。传教士夫人虽然没有弄清楚几位孔府女眷的具体身份,却和她们聊得十分投机。孔府的女人们问了很多关于英国的问题,她们尤其好奇维多利亚女王的脚有多大。当被告知维多利亚女王的脚应该和清廷皇后的脚一样大时,她们都惊呼起来:“天哪!皇后陛下可是大脚,因为她是满族人。”传教士夫人听女眷们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鲁壁藏书”。有位年龄稍小一点的孔府女眷还弹起一件类似竖琴的乐器,随着音乐节奏唱了一首在当时的中国非常流行的《茉莉花》。
临近中午时,他们走到了“讲书堂”。孔府的人遵照衍圣公的吩咐,在那里安排了一桌精美可口的小吃作为待客的午餐。有清香的茶水,各色点心、水果。一些香甜精美的点心外面包裹着一层酥皮。在每一种点心上都有一个“孔”字的朱砂印戳。
简单用过午餐,孔府女眷又陪着韦廉臣夫妇参观了供奉孔子父母的启圣王殿,还有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寝殿。因传教士夫妇还要去瞻仰孔林,两边不得不依依惜别。她们对传教士夫人说,如果老夫人的病情有所好转,她们一定请传教士夫人到府中做客,好让阖府的女眷们都见见她,听她讲讲外国的事情。
在一位孔府家仆的陪同下,韦廉臣夫妇去了孔林。当天晚上,衍圣公又派人送给韦廉臣夫妇许多点心和水果,以便他们路途上食用。在同时送到的一封信中,衍圣公说老夫人的病情已经无力回天,恐怕很难熬到明天早晨了。所以,他不能亲自为远来的贵客送行。
第三天,韦廉臣夫妇离开曲阜,前往邹县。
参考资料
]韦廉臣 《中国北方游记》
]伊莎贝拉·韦廉臣(韦廉臣夫人) 《中国古道》

来源:闲说古事无问今
作者:王明珠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