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浏览 | 评论 2021年02月26日 来源:曲阜123

图片
陈龙,1993年生于曲阜。
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学草小记
 
近来于草用力颇深,越发感觉草书与人内心情感关联密切。

蔡邕在《笔论》中开篇就讲到“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想挥毫,先抒发感情抱负,放任性情,然后再淋漓尽致。草书书写的偶然性非常大,除天时、地利之外,人和占有很大因素。三个因素都要辩证的去看,有好有坏,各不尽同。其中在人和这一方面又与自身情感抒发又有很大关系,这里的情感抒发,有喜的一面,有悲的一面,从天下三大行书的背后可以窥探其精神实质。

张怀瓘《书议》中讲到“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又讲到“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又有陈绎曾《翰林要诀》讲到“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中庸》中提到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是天赋予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去遵守,把赋予我们的性表现出来就是道,就是自然。

有怀素《自叙帖》赞辞曰“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相传唐代有许多题壁草书,今不得见。但可想象走走停停,随停随写的画面。刘熙载《书概》中又讲到“笔墨性情,皆以其人性情为本。可以说上述几点关于情性的论述皆以人为本。

草书是对自然生活的一种真切体会。文同《论草书》中讲到:余学草书十几年,终不得古人用笔相传之法。后因见道上斗蛇,遂得其妙。看到路上有斗蛇的,才悟得其中奥妙所在。又有张颠观飞蓬惊沙、公孙大娘舞剑器,怀素观云随风变化的论述。上述事例讲古人对于笔法的追寻,更多的应该是对草书的认识,对草书笔势连绵的认识,得势得笔法。

清代翁方纲对草书也有自己的理解,在《题徐天池水墨写生卷》中讲到“世间无物非草书。”正如何绍基讲的“山木洪涛皆篆隶。”这些都是自己的内心对一种事物的真实写照。

马世晓先生也曾经讲到,草书在法和意的关系上来看,草书较别的书体区别更多的是意多于法,情大于理。可以看出草书的书写与人的精神世界有直接的关系。

在草书的书写方面来讲,在章法上既有字形大小如星散天之形,又有体势顾盼如鱼戏水之态。杨慎《墨池琐录》中讲到“草书最忌横直分明,多则字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潇散简远之气。行行要有活法,字字要求生动。”真正的狂草字法已经高度抽象,打破了汉字的固有造型,根本没有规律可寻。

赵宦光在《寒山帚谈》说到:字熟必变,熟而不变者庸俗生厌矣。也就是说草字是草字,草书是草书,单纯的靠“集古字创作不出好作品。在书写的过程当中随势生发,做到纵而能收,放而能留。从而形成草书的各种丰富造型。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凡作字者,首写一字,其气势便能管书到底,则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领袖矣。”这里所讲的便是气息通透,首尾相连。朱和羹《临池心解》中也讲到“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这里讲到从单个字的关系到整篇的关系。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也正是此意。草书的章法难在统领全局,和谐平稳的向前推进。

草性即心性,即自我。
 
庚子冬月廿九
云从记于九龙山西麓
 
 

作品赏析




图片


以下请横屏观看~~~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138cm ×23cm

图片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