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浏览 | 评论 2021年08月14日 来源:孔子博物馆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被赋予“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并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古时候的七月七,又称为“乞巧节”“女儿节”“晒书节”,让我们一起在文物中感受七夕丰富的文化内涵吧。

图片


图片

神宫召集役灵鹊

直渡天河云作桥

图片


图片

“鹊桥相会”是七夕节的优美传说,七夕这天,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贡献出羽毛和身体,填河成桥。在文物中也有不少关于喜鹊的作品,象征着吉祥、喜事等美好寓意。


图片

清·黄地粉彩“喜鹊登梅”小盘   孔子博物馆藏

黄地粉彩“喜鹊登梅”小盘,敞口,弧腹,圈足。口沿描金,内黄釉地满饰折枝梅花、喜鹊纹。外壁饰缠枝花卉纹,红彩楷书“同治年制”底款。此盘造型精巧,釉色凝厚,色彩鲜明,梅花娇艳盛开,墨彩喜鹊姿态各异,有的在枝头憩息,有的回首展望,有的在空中飞舞,充满意趣。晚清瓷器中常见“喜鹊登梅”图案,寓意喜庆吉祥。

图片

图片

不如七夕秋阳暖

袒腹空庭自晒书

图片


图片

农历的七月七日,正直天高云淡、气候干燥之际,此时晒书既可避免虫蛀,又能防潮。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就有了七夕晒书的习俗。唐宋时期,七月七日晒书更是蔚然成风。唐韩鄂《岁华纪丽》称民间七月七日有“暴书策,晒衣裳”的风俗;《宋会要》中也有记载,宋朝仪制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当天三省六部以下,各由皇帝赐钱开筵举宴,为晒书会。孔子博物馆藏有诸多珍贵典籍,为延续中华晒书传统,也通过“晒经典”“晒传统”等多种形式传习经典。


图片

《皇朝仕学规范》四十卷   孔子博物馆藏


《皇朝仕学规范》四十卷,宋刻本,宋张镃辑。六册,现存二十九卷(卷一至卷二十九)。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片

《大戴礼记补注》十三卷《序录》一卷  

孔子博物馆藏


《大戴礼记补注》十三卷《序录》一卷,清稿本,清孔广森撰。十四册,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片

《周易经传集解》   孔子博物馆藏


《周易经传集解》,元统二年刻本 ,元董真卿编集。十六册,200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片


喜鹊搭桥星满天,牛郎织女共团圆。七夕将至,愿天下有情之人终成眷属,七夕快乐!


来源:孔子博物馆
撰稿:仝姗姗
美编:杨晓玉
审核:侯瑛琪
图片
孔子博物馆 Confucius Museum

票价:常年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

场馆地址: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大道100号

客服电话:

0537-4459065

0537-4459088

网站地址:http://www.kzbwg.cn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