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浏览 | 评论 2025年11月23日 来源:孔子博物馆

“天禄琳琅”,清宫内专为乾隆皇帝庋藏宋元明珍本的一座藏书楼,也是清宫藏书中的精华。《鲁壁重光:唐宋元珍贵古籍特展》中有5件展品为“天禄琳琅”旧藏,分别为宋刻元明递修本《重刊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宋刻本《太学新增合璧联珠声律万卷菁华》、宋刻本《后村居士集》、元刻本《通鉴总类》。


图片
图片

宋刻元明递修本

《重刊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


全书十二册,均有织锦书衣。每册书前、后副页钤盖“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三枚玺印,每册首页钤“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印章,尾页钤“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印章,俗称乾隆“五玺”。

此书原为毛氏汲古阁所藏,书内钤有“宋本”“甲”“汲古主人”“毛晋之印”“毛氏子晋”“毛扆之印”“斧季”等多枚藏书印章。后入清宫,成为天禄琳琅重要藏品。民国时期散出,为于怀购藏,钤印“于怀”“莲居士身外物”“莲客读本”。1979年入藏中国书店。此书刻印巨精,传承有序,属宋版书之善驷。


图片

宋刻本

《太学新增合璧联珠声律万卷菁华》


巾箱本,密行细字,字画严整,纸墨精洁。彩锦封面,黄绫书签,锦套包装,确为清宫旧物。《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七著录十函一百册,题“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曰:“于兔园册中最为条理博大,而书肆盛行之籍也。”除乾隆五玺外,另钤有“聊复得此生”“鲜于”“困学斋”等印。原为元代鲜于枢旧藏,后入清宫。


图片

宋刻本《后村居士集》


此书为宋淳佑九年(1249)林希逸莆田郡斋刻本。装潢雍容华贵,黄绫题签,上等宋锦作书衣。入藏清宫前,为“唐寅藏本,后归商丘宋氏”。除乾隆五玺外,又钤有“龢松庵”“筠”“宋氏兰挥藏书善本”等印。

唐寅(1470-1524),字伯虎等,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书画,“江南四才子”之一。宋筠(1681-1760),字兰挥,号晋斋,清初藏书家宋荦幼子。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后居于西陂故里,以著书、刻书自娱。


图片

元刻本《通鉴总类》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吴郡郡庠刻本。绿色绫面,宫装。除乾隆五玺外,另钤印“濮阳李廷相双桧堂书画私印”“谦牧堂藏书记”。此本原为天禄琳琅特藏,1922年由溥仪赏给溥杰,从宫内流出。

谦牧堂为清代藏书家纳兰揆叙的藏书楼。纳兰揆叙(1674—1717),叶赫那拉氏,字凯功,号惟实居士,满洲正黄旗人,为康熙初期权臣纳兰明珠次子。揆叙性喜涉猎诗古文,潜心于学,每如厕及枕间、马上,皆手不释卷。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乐静堂集》等。 


“天禄琳琅”作为清代内府专藏,经历了150多年的坎坷,历尽兵燹、火灾、偷盗,佚损大半。它们不仅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一个朝代从强盛到灭亡的过程。这些曾经入藏“天禄琳琅”的典籍,有很多早已成为该书唯一存世的最早刻本,堪称海内外孤本,是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来源:孔子博物馆
撰稿:鲁凤
编辑:杨晓玉
审核:孔维亮
终审:杨金泉
图片
图片


孔子博物馆 Confucius Museum

票价:常年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

场馆地址: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大道100号

客服电话:

0537-4459088

网站地址:http://www.kzbwg.cn

消息